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二章 论教育李钦宏愿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bsp; “非是妄言。”在几人不敢相信的目光中,李钦摆了摆手:“而是按照我的布局,大隋官场都不知道我的动作才是正理——因为我并没有策动大隋的官员。丹阳、余杭、吴郡三地官府,原本该怎么样的,现在还是怎么样。他们在城中安坐,自以为太平,却哪里想得到一切都已经变了模样呢。”李钦微笑着,显得很是自信。

    “咦?你这样说……”李钦言辞真切,其自信的态度令王通、孔颖达、欧阳希夷几人惊疑不已。

    “元华如此说,莫不是元华想先控制县城周围的集镇乡村?”孔颖达首先惊讶起来。

    没有人是笨蛋,只是他们一时间没有往这方面去想罢了。既然李钦表现出了那样确定的架势,排除了他们所认知得正常情况,两人不是想到了并不属于正常情况的一点。

    如果没有控制州郡府城,那如何掌握地方呢?

    控制乡村,集镇——这些都是被官府刻意忽略的点,是留给世家门阀控制的地方。这些地方零零散散,每一点的人口物资都不是很多,但数量却是极大,林林总总相加起来所能获得人口资源远比州郡府城来的多。

    如果李钦真能控制县城以外的地界,那他确实能够做到在不惊动官府的情况下达成对这些州郡的控制。

    只是,想要控制乡下的广大区域需要大量官吏的支持,而李钦手下有那么多读书人么?

    这一点是他们心中最大的疑惑,也是当初他们想不到这个办法的结症所在。

    直接控制乡里,对整个国家势力而言有多少好处,这一点只要有点水平的人都能看得出来,但为什么从除了秦朝之外的朝代都无法做到这一点呢——因为他们没有那么多可以供给使用的官吏。

    这个问题即使在秦朝也是存在的,只是秦朝通过将大量从军中出来的将校转化为官吏来解决了这个问题。

    只是这样的解决手段,也造成地方官吏大都出生于秦地,对本乡本土的民情并不知晓,在处理具体事务的时候过于死板而导致,政令传达过于苛刻,不给人留有余地的麻烦。

    这样的麻烦,很直接的导致了后面起义的爆发——在多少天里抵达哪里哪里服兵役,上层的计划都卡得很死,而中间的官吏明知难以达到,又不敢为百姓争一口气,这使得下层的百姓直接承受乃至上层的死规矩。

    当这种规矩真的到了让人去死的地步,那不甘去死的人们只能奋起反抗了。

    显赫一时的大秦便在这样怒潮之中,在六国遗民的推动之下倒塌了。

    在大秦的废墟上重新建立起统治的汉朝在看到了这一点之后,一方面头痛手下的官吏确实没有那么多,一方面也看到了官府直接面对百姓的缺点,所以将统领百姓的事物交到了地方士绅的手中。

    皇权不下县,这一点虽然没有作为明文律法写下来,但也是近千年来历朝历代所依存的规矩。

    而现在,李钦想要改变争霸天下的手段,直接从下层动手,无疑是想挑战这样的规矩。可是,这能够成功么?

    “元华,你这可是走前所未有的路子啊!这可行?如此一村,一集的控制下去,所需的官吏是海量的。且不说,你有没有那么多读书人供你驱使。就算你有,可供养那么多官吏,所需的钱粮也是十分惊人的。养一名读书人,至少需要十名农夫啊。”王通对此看得十分透彻。

    这时代想要读书,并不是那么容易,也不是你想读就能读的。读书人不但需要足够的钱财来购买笔墨纸砚,更需要束修来聘请老师。种种消耗,没有一定积蓄的人家根本无法承受。所谓十个农夫才能供养一个读书人,这还是往少了说。

    “读书真的需要那么多钱么?我看未必……”

    李钦闻言,却是轻笑着摇了摇头:

    “一位先生现在能够带三名学生,这样的效率实在太低了。在我看来,教学读书这样的事情完全可以这样来,将几百上千的儿童聚集在一起,按照他们所学的进度,分成各个年级,每个年级又划分不同的班。

    一个班几十号人有一名先生带着,不同班级的先生能够教学不同的课程。大家互相教。平均一个先生一年总也能教出几百号学生。

    如此只需坚持数年,我想能够总会有足够的读书人供我使用的。”

    “什么?竟然还能这样?”听李钦这么说,王通和孔颖达不由得瞪大了眼睛。

    事实上李钦所言并没有什么新奇的地方,他不过是把后世所通行的教育手段搬到现在来罢了。然而,就这样的照搬,却是为王通、孔颖达二人点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门路。

    两人对此面面相视,一开始觉得有些匪夷所思,可仔细一想。这样的手段原也没有什么稀奇的,昔年的孔子不正是这么做的么?

    而眼下的王通似乎也是这么教他的学生。一对多,本就没有多少新奇可言。唯一新鲜的便是李钦那不以一人为师的做法,不过这想想也是可以接受的。

    “这可是一个大私塾了啊。”王通感慨。

    “这不是私塾,而是官塾。而且,各种科举项目,我准备一开始就让学生接触。不同年级的学生,每年都有考试,成绩高者自然可以升入下一年级进行学习。而成绩差的人只能留级了。我不管那些学生留级几次,但我只给他们最多九年的学习时间。以七岁小童入学而论,九年之后他已十六,也应开始承担一份家业了。”李钦说出了自己的安排。

    “嗯,这样也是挺好的。只是学生和先生……这里需要的人手也不少啊。”王通想着又提出了一个问题。

    “所以,我才来东平拜访通老啊。通老善于教学,我想请通老,南下为我谋划此事。我欲将治下所有适龄之童都圈于学校之内,并作为一种制度延续下去。我希望以后的天下,人人皆为读书种子,无人不识字,无人不知事。”李钦说着屈膝跪下,给王通行了一个大礼:“这是我的宏愿,还请通老、欧阳老、冲远先生助我一臂之力。”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